成語 第522頁
裋褐不完
◎意思是生活貧苦。
蒼黃翻覆
◎蒼:青色;蒼黃:青色和黃色;反覆:反複無常。比喻變化不定,反複無常。◎比喻守誌不一,翻覆無常。
綠衣黃裏
◎綠、黃:古時以黃色為正色,綠為閑色。以綠色為衣,用黃色為裏。舊喻尊卑反置,貴賤顛倒。◎語出古人以為黃色是正色,綠色是不正不純的雜色,將雜色置於外,正色置於裏,用來比喻正邪不分、貴賤尊卑顛倒失序。
口頭禪
◎本指不明禪理,而襲取佛家現成套語潤飾其言詞。今泛指某人言談間所愛用的習慣語,又叫口頭語或口頭語兒。◎原指不曾領會佛教禪理,隻襲用它的一些常用語作為談話的題材。後泛指說話時的慣用語。也作“口頭語”。
口誅筆伐
◎口頭譴責,筆端討伐。◎用言語和文字來揭發、譴責他人的罪狀。明 · 汪廷訥也作“筆誅口伐”、“口伐舌擊”。
口幹舌燥
◎見“口燥唇幹”。◎嘴巴因缺乏水分而覺得幹燥口渴。也作“口燥唇幹”。出自三國·魏·曹植《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唇幹;今日相樂,皆當喜歡。”。聯合式;作謂語、補語;指非常幹渴。釋義: 燥:幹。口舌都幹了。形容說話太多,非常幹渴。
口出狂言
◎嘴裏說出狂妄自大的話。指說話狂妄、放肆。也指胡說八道。
口傳心授
◎指師徒間口頭傳授,內心領會。◎授教者口頭傳授,而受教者心中悟解。也作“口授心傳”。
口不應心
◎嘴裏說的不相應於心中想的。
口不二價
◎謂賣物者不說兩種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