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成不變
拚音 yī chéng bù biàn
解釋 成:製定,形成。一經形成,不再改變。
出處 《禮記·王製》:“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
例子 事物都是在發展的,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
語法 作謂語、定語;指人守舊
典故
原指刑法一經製定,就不可改變。
後則用以指墨守陳規,不知變通。
古代製訂刑罰製度的原則,凡是涉及犯法之事,即使罪行很輕,也不要赦免。
因為刑法是約束人們行為的規範,而這種規範是定型的東西,一旦製定就不能改變,所以有身分的君子對之都十分注意。
【出典】:《禮記·王製》:“凡作刑罰,輕勿赦。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
【例句】:唐·白居易《太湖石記》:“豈造物者有意於其間乎?將胚渾凝結偶然而成功乎?然而自一成不變已來,不知幾千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