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鼻頭出火
拚音 bí tóu chū huǒ
解釋 形容意氣風發;情緒激昂。
出處 《南史·曹景宗傳》:“我昔在鄉裏,騎快馬如龍,與年少輩數十騎,拓弓弦作礔礪聲,箭如餓鴟叫,平澤中逐獐,數肋射之,渴飲其血,饑食其脯,甜如甘露漿,覺耳後生風,鼻頭出火,此樂使人忘死。”
例子 《南史•曹景宗傳》:“我昔在鄉裏,騎快馬如龍,與年少輩數十騎,拓弓弦作礔礪聲,箭如餓鴟叫,平澤中逐獐,數肋射之,渴飲其血,饑食其脯,甜如甘露漿,
語法 作謂語、定語;指年輕氣盛
故事 南北朝時期,曹景宗曾經對手下說他年少時在鄉村裏時與幾十個年輕的朋友騎著矯健的快馬獵獐的故事,當時年輕氣盛,把弓拉得發響,跑到平原上去競射獐,渴了就喝獐子的血,十分甘甜,喝後覺得耳後生風,鼻頭出火,十分快活
典故
形容意氣風發;情緒激昂。
《南史.曹景宗傳》:“我昔在鄉裏,騎快馬如龍,與年少輩數十騎,拓弓弦作礔礰聲,箭如餓鴟叫,平澤中逐獐,數肋射之,渴飲其血,饑食其脯,甜如甘露漿,覺耳後生風,鼻頭出火,此樂使人忘死。”亦作“鼻端出火”。
蘇軾《方山子傳》清 沈德潛評:“寫少時豪俠,有鼻端出火之概。”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檄南京文》:“本督師本總司令氣湧如山,鼻端出火,三郊三遂,旌旗生荼火之光;九地九天,太白耀龍蛇之陣。”
近義詞 鼻端出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