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博聞強誌
拚音 bó wén qiáng zhì
解釋 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出處 《荀子·解蔽》:“博聞強誌,不合王製。”
例子
博聞強誌,明於治亂。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語法 作謂語、定語;指人的記憶力
比喻屈原有廣博之學識和見聞、記憶力很強。
屈原(約前340年——約前278年),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則,字靈均。
戰國時楚國(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紀南城)人。
是我國最早的大詩人。
初輔佐楚懷王,任左徒(參預故事,起草詔令,職位重要),學識和見聞廣博,記憶力很強,通曉國家盛衰興亡之道理,擅長應酬交際的言辭。
在朝廷就和楚王討論國家大事,製定政令;對外就接待賓客,辦理對諸侯國的事務。
後遭讒言,被放逐。
此典又作“博聞強記”、“博聞強識”、“洽聞強記”、“強記博聞”。
【出典】:《史記》卷84《屈原賈生列傳》2481頁:“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誌,明於治亂,嫻(xián閑,熟練)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例句】:晉·陳壽《三國誌·魏書·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葛洪傳》:“景純篤誌綈湘,洽聞強記,在異書而畢綜。瞻往滯而鹹釋。” 北齊·魏收《魏書·常爽傳》:“篤誌好學,博聞強識,明習緯候,五經百家多所研綜。” 唐·令狐德棻等撰《周書·長孫紹遠傳》:“兕字若汗,性機辯,強記博聞,雅重賓遊,尤善談論。”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40回:“博聞強記,人皆不及。” 清末民初·趙爾巽《清史稿·邵遠平傳》:“同邑吳任臣,字誌伊。誌行端愨,強記博聞,為顧炎武所推。”
近義詞 博聞強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