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出其不意,攻其無備
拚音 chū qí bù yì gōng qí wú bèi
解釋 原指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後亦指行動出乎人的意料。
出處 語出《孫子·計》:“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例子
苗子們今日過年,正好出其不意,攻其無備。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
語法 作賓語、定語、狀語;用於處事
典故
《孫子.計篇》(第一):“兵者,詭道也。……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戰爭要講究詭詐。
趁敵沒有防備時進攻,動作出乎敵方的意料之外,這是軍事家駕馭戰爭勝負的訣竅。
後因以“出其不意,攻其無備”比喻靈活多變的戰術,也泛指出乎對方的意料之外。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十三回:“此去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眼見得巴塘要隘,唾手得來。”
近義詞 出其不意,掩其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