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代文宗
拚音 yī dài wén zōng
解釋 宗:宗師。一個時代為眾人所宗仰的文學家。亦作“當世辭宗”、“一代宗匠”、“一代辭宗”。
出處 《陳書•除陵傳》:“自有陳創業,文檄軍書及禪授詔書,皆陵所製,而《九錫》尤美,為一代文宗,亦不以此矜物,未嚐詆訶作者。”
例子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回:“他本是~,不覺肅然起敬。”
語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文人
一個時代最偉大的文化宗師。
徐陵(507-583年)字孝穆,東海郯(tán談)(今山東郯城)人。
梁時官東宮學士,陳時曆任尚書左仆射(yè夜),丹陽尹,中書監。
陳文學家,他為人聰慧,名僧寶誌上人稱之“天上石麒麟”,8歲能屬文,12歲通《莊》、《老》義。
既長,博涉史籍,性格奔放有口才。
齊送蕭淵明回梁為梁嗣,王僧辯拒境不納,淵明往複致書均為徐陵所撰。
自陳創業,文檄(xí席,古時官府用以征召、曉喻或聲討的文書)軍書及禪(shàn扇,禪讓,古代帝王讓位給別人。
)授詔策,皆出自徐陵之手。
《九錫》(錫:賜。
古代帝王賜給有大功或有權勢的諸侯大臣的九種物品。
)文寫得最好,遂成為受眾人宗仰的文章大家。
陵雖才高,並不傲物,獎掖後學不知疲倦。
世祖、高宗時國家每有大的著作任務都由徐陵起草。
其文能突破舊體式,構思嚴密,剪裁巧妙,多有新意。
往往一文出手,就被人們傳寫成誦,影響所及遍於華夷,並且家藏其文本。
後經戰亂多散失,僅存者30卷,另編有《玉台新詠》行於世。
後世多用以比喻對文化有大貢獻的人。
【出典】:《陳書》卷26《徐陵傳》335頁:“自有陳創業,文檄軍書及禪授詔策,皆陵所製,而《九錫》尤美。為一代文宗,亦不以此矜(jīn今,自以為賢能)物,未嚐詆(dǐ底,毀謗)訶(同“嗬”,嗬斥)作者。
其於後進之徒,接引無倦。
世祖、高宗之世,國家有大手筆,皆陵草之。
其文頗變舊體,緝(jī機,縫合)裁巧密,多有新意。
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傳寫成誦,遂被之華夷,家藏其本。
後逢喪亂,多散失,存者三十卷。
”
【例句】:唐·李善注引《續晉陽秋》:“(許)詢(孫)綽並為一時文宗,自此作者悉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