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白石先生
拚音 bái shí xiān shēng
解釋 即 白石生 。 晉 葛洪 《神仙傳·白石先生》:“ 白石先生 者, 中黃丈人 弟子也。至 彭祖 時,已二千餘歲矣……常煮白石為糧,因就 白石山 居,時人故號曰 白石先生 。”參見“ 白石生 ”。
典故
晉.葛洪《神仙傳》卷二:“白石先生者,中黃文人弟子也。至彭祖時已二千歲餘矣,不肯修升天之道,但取不死而已,不失人間之樂……初以居貧不能得藥,乃養羊牧豬,十餘年間約衣節用,置貨萬金,乃大買藥服之。常煮白石為糧,因就白石山居,時人故號曰‘白石先生’。亦食脯飲酒,亦食穀食。日行三四百裏,視之色如四十許人……故時人呼白石先生為隱遁仙人。”
白石先生,為神話傳說中的仙人,因居住於白石山中,又常煮白石為糧飯,故而得名。
後用為詠仙人之典。
唐.司空曙《送曲山人之衡州》:“白石先生眉發光,已分甜雪飲紅漿。”唐.李郢《秦處士移家富春發樟亭懷寄》:“仙翁白石高歌調,無複鬆齋半夜聽。”唐.張𧏖《華陽道者》:“惟餐白石過白日,擬騎青竹上青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