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炳燭之明
拚音 bǐng zhú zhī míng
解釋 點燃蠟燭,用以照明。形容人到老年,好學不倦。
出處 漢·劉向《說苑》:“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語法 作主語、賓語;指短暫的光亮
典故
漢.劉向《說苑.建本》:“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炳燭,謂點燃蠟燭,用以照明。
燭光雖然微弱,但總比完全摸黑走路要好;人到暮年,雖然精力已衰,但堅持學一點總比根本不學要有收獲。
後因以“炳燭”用為夜以繼日、好學不倦的典故;以“炳燭之明”比喻老而勤學。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十九:“九流觸手緒縱橫,極動當筵炳燭清。若使魯戈真在手,斜陽隻乞照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