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不失舊物
拚音 bù shī jiù wù
解釋 舊物:指原有的事業或原有的山河。比喻恢複了原有的的事業或原有的山河。
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元年》:“祀夏配天,不失舊物。”
例子 齊人歸鄆、灌之田,~。 宋·楊萬裏《誠齋詩話》引洪景伯《賀表》
語法 作謂語;指完全恢複
典故
舊物:舊日的典章文物。
表示恢複了原有的事業或原有的河山。
語出《左傳.哀公元年》:“遂滅過、戈、複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陳書.帝紀.總論》:“高祖拔起壟畝,有雄桀之姿。掃侯景於既成,拯梁室於已墜,天網絕而複續,國步屯而更康,百神有主,不失舊物。”唐.韓休《梁宣帝明帝二陵碑》:“五德配天,二郊在國。不失舊物,重睹漢官之儀;葉於新命,還秉宗周之禮。”宋.楊萬裏《誠齋詩話》引洪景伯《賀表》:“宣王複文武之土,可謂中興;齊人歸鄆灌之田,不失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