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成都賣卜
拚音 chéng dū mài bǔ
解釋 漢代人嚴光在成都時靠賣卜謀生。比喻不做官靠自己的勞作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出處 南朝·梁庾信《奉和趙王隱士》:“霸陵采樵路,成都賣卜錢。”
典故
漢.班固《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君平(嚴遵)卜筮於成都市,以為:‘卜筮者賤業,而可以惠眾人。有邪惡非正之問,則依蓍龜為言利害。與人子言依於孝,與人弟言依於順,與人臣言依於忠,各因勢導之以善。從吾言者,已過半矣。’裁(才)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博覽亡(無)不通,依老子、嚴周(莊周)之指著書十餘萬言。”
嚴君平居成都,以賣卜為生,隻要收入能自養,便閉門讀書。
後因以“成都賣卜”、“君平賣卜”等寫自養守誌的生活,以“成都卜”、“君平卜”、“君平肆”等寫占卜預測的本領。
北周.庾信《奉和趙王隱士》:“霸陵采樵路,成都賣卜錢。”宋.梅堯臣《送邵孟得永康君判官》詩:“若過君平肆,窮通可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