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春秋責備賢者
拚音 chūn qiū zé bèi xián zhě
解釋 春秋:孔子修訂《春秋》書;賢者:指才德兼備的人。指《春秋》書對賢者常常責備,嚴格要求。
出處 《新唐書•太宗紀讚》:“然《春秋》書中,常責備賢者,是以後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歎息於斯焉。”
例子 ~,未可以士大夫之義律兒女子。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
語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批評
典故
春秋:古代史書名。
責備:求其完備。
《春秋》對賢者的要求特別嚴格。
後多用以表示批評是出於對被批評者的愛重。
語出《新唐書.太宗紀.讚》:“然《春秋》之法常責備於賢者,是以後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歎息於斯焉。”宋.洪邁《容齋續筆》卷一:“《春秋》責備賢者,斯為可恨。”清.胡承譜《隻麈譚》卷下:“湯伯紀《自儆》雲:‘《春秋》責備賢者,造物計較好人,一點莫留餘滓,十分成就全身。’”《鏡花緣》一二回:“據小子愚見,《春秋》責備賢者,其罪似應全歸賣肉之人。”魯迅《華蓋集續編.雜論管閑事.做學問.灰色等》:“他家翰笙還慨乎言之,大約是《春秋》責備賢者之意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