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懷璧為罪
拚音 huái bì wéi zuì
解釋 璧:寶玉。身藏寶玉,因此獲罪。比喻有才能而遭忌妒、迫害。
出處 晉·陳壽《三國誌•魏誌·華歆傳》:“本無拒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單車遠行,將以懷璧為罪,願賓客為之計。”
語法 作謂語、定語;比喻有才能而遭忌妒
典故
《左傳.桓公十年》:“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獻。既而悔之,曰:‘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賈害也!’乃獻之。
”後因以“懷璧為罪”指多財招禍或懷才遭忌。
《三國誌.華歆傳》:“本無拒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單車遠行,將以懷璧為罪,願賓客為之計。”
近義詞 懷璧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