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恍然自失
拚音 huǎng rán zì shī
解釋 自失:好像自己失去了什麽。形容猛然醒悟後的迷惘惜戀的的心情。
出處 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疊居奇程客得助》:“程客恍然自失道:‘莫非是作夢嗎?’”
例子 看朱子六十後長進不多之語,~,嗚呼,日月逝矣,不可得而追矣。 清·梁啟超《節本明儒學案·崇仁學案·吳康齋先生語》
語法 作謂語、狀語;形容心神不寧,不知如何是好
典故
恍然:茫然。
失:失去,失落。
形容迷惘茫然,好像失落了什麽似的。
《南史.任昉傳》:“時琅邪王融,有才俊,自謂無對當時。見昉之文,恍然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