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立賢無方
拚音 lì xián wú fāng
解釋 指推舉賢人不拘一格。
出處 《孟子•離婁下》:“湯執中立賢無方。”
例子 此必得虛名為國,淡名利,忘報複之人,柄政當朝,~,庶可人此。 明·劉若愚《酌中誌•內府衙門執掌》
語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麵語
典故
方:常規,常法。
選拔賢人不拘泥於常規。
語出《孟子.離婁下》:“湯執中,立賢無方。”焦循正義:“惟賢則立,而無常法。”明.劉若愚《酌中誌.內臣職掌紀略》:“此時必得虛明為國,淡名利,忘報複之人,柄政當朝,立賢無方,庶可辦也。”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九》:“自唐以後,乃仿佛‘立賢無方’之誼,至宋明而始盡變其轍焉。”《清史稿.世祖本紀二》:“朝廷立賢無方,比來罷譴,雖多南人,皆以事論斥,非有所左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