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陵母伏劍
拚音 líng mǔ fú jiàn
解釋 王陵 為 漢 將。 項羽 取 陵 母,欲以招 陵 。有 漢 使來, 陵 母見之,謂曰:願告吾兒, 漢王 長者,必得天下,子謹事之,無有二誌,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劍而死。 項王 怒,烹 陵 母。後 陵 卒從 漢王 定天下,封為 安國侯 。事見《
典故
《漢書.王陵傳》:“玉陵,沛人也。始為縣豪,高祖微時兄事陵。及高祖起沛,入鹹陽,陵亦聚黨數千人,居南陽,不肯從沛公。及漢王之還擊項籍,陵乃以兵屬漢。項羽取陵母置軍中,陵使至,則東向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願為老妾語陵,善事漢王。漢王長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劍而死。”
楚漢相爭時,漢王陵的母親,被項羽扣留在楚軍中作人質,以招降王陵。
王陵母乘送使者之機,以劍自刎而死,以堅定王陵扶保漢室的決心。
後因用為母儀賢德的典故。
《幼學瓊林》卷二“祖孫父子”:“焚裘伏劍,羅母與陵母俱賢;躍鯉殺雞,薑生與茅生並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