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竊簪之臣
拚音 qiè zān zhī chén
解釋 比喻有一小技可解危難者。
出處 漢·王充《論衡•逢遇》:“亦有以遇者,竊簪之臣,雞鳴之客是也。”
語法 作賓語;用於書麵語
典故
《淮南子.道應訓》:楚將子發(或作子反)喜歡宴請有某種特殊本領的人。
楚有善於偷竊的人往見子發,子發以禮待之。
不久,齊伐楚,楚軍敗,齊軍愈強。
楚大夫計盡,善偷者自願效力,先偷得齊將軍之帷,再偷其枕,三偷其簪。
“齊師聞之大駭,將軍與軍吏謀曰:‘今日不去,楚軍恐取吾頭。’乃還師而去。故曰:無細而能薄,在人君用之耳。”
“竊簪之臣”原指盜竊者,後用稱有某種特殊本領之人。
漢.王充《論衡.逢遇》:“亦有以遇者,竊簪之臣,雞鳴之客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