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青紫拾芥
拚音 qīng zǐ shí jiè
解釋 青紫:古時公卿服飾,借喻高官顯爵。得到一個大官就象撿一根草那樣容易。常比喻恃才自傲,不屑走仕途之路。
出處 《漢書•夏侯勝傳》:“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苟明,其取青紫,猶俯拾地芥耳。”
例子 小楷書,八韻詩,~驚童兒;書小楷,詩八韻,將相文武此中進。 清·魏源《都中吟》
青紫:漢朝官製規定:丞相、太尉佩金印紫授,禦史大夫佩銀印青授,皆屬級別最高的官位,後以“青紫”指代高官尊位。
拾芥:拾取地上的草芥,比喻輕易得到。
夏侯勝字長公,東平(今山東東平東)人,官長信少府、太子太傅。
他在講授經術時,常告誡門生:“文人必須學通儒家經術,這樣做高官就像彎腰拾取小草一樣容易。學得不好,就不如回家去種地。”後以此典詠因才學貫通而易得官位。
【出典】:《漢書》卷75《夏侯勝傳》3159頁:“始,(夏侯)勝每講授,常謂諸生曰:‘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學經不明,不如歸耕。”顏師古注曰:“地芥謂草芥之橫在地上者。俯而拾之,言其易而必得也。青紫,卿大夫之服也。”
【例句】:南梁·任昉《天監三年策秀才文》:“輜軿青紫,如拾地芥,而惰遊廢業,十室而九。”南梁·王僧孺《答江琰書》:“獻書盡先賢之德,作頌罄前皇之美,豈不俯拾青紫,坐享大夫?” 隋·盧思道《北齊興亡論》:“取晉陽如拾芥。” 唐·駱賓王《敘寄員半千》:“釣名勞拾紫,隱跡自談玄。” 唐·高適《奉酬北海李太守》:“從此日閑放,焉能懷拾青。” 唐·孟郊《擢第後東歸書懷》:“鬆蘿雖可居,青紫終當拾。” 唐·沈既濟《枕中記》:“吾嚐誌於學,富於遊藝,自惟當年青紫可拾。” 宋·範成大《次韻知府王仲行》:“府公文章公,青紫拾芥取。” 明·高啟《贈薛相士》:“公卿可俯拾,豈數尚書郎。” 清·唐孫華《國學進士題名碑》:“惟工帖括取青紫,常嗤月露空吟哦。” 清·趙翼《放歌行》:“少年鼻息衝雲漢,唾手便思拾青紫。” 清·黃遵憲《述懷再呈靄人樵野丈》:“憲也少年時,謂芥拾青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