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三無坐處
拚音 sān wú zuò chù
解釋 坐處:坐位。本指宰相、禦史、員外官員太多,沒有辦公的地方可坐。後泛指官員太多,人浮於事。
出處 唐·杜佑《通典•職官典一》:“逮乎景龍,官紀大紊,複有斜封無坐處之誦興焉。”注:“故時人謂之三無坐處,謂宰相、禦史及員外官也。”
例子 自此小人各援引其黨類,濫官日多,朝堂充溢,時人以為~。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七十七回
典故
偏正 坐處,坐位。
濫設官職,人數繁冗,官員無事可辦。
語本《通典·職官一》:“逮乎景龍,官紀大紊,複有斜封無坐處之誦興焉。”“景龍以後設官冗濫……多者超過舊時十倍,至無廳事可處,時人稱為‘三無坐處’。”△貶義。
用於人事製度的用人弊端方麵。
→僧多佛少 ↔一員一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