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山走石泣
拚音 shān zǒu shí qì
解釋 山在變動,石頭在哭泣。原指桀施暴政即將滅亡。後泛指暴虐的政權即將滅亡。
出處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桀時泰山,山走石泣。先儒曰:‘桀之所將亡,泰山三日泣,今泰山山石遠望之若人泣,蓋是也。’周武謂周公曰:‘桀為不道,走山泣石。’”
語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麵語
典故
並列 山移動,石頭哭泣。
舊以為暴政將亡的預兆。
語出南朝梁·任昉《述異記》:“桀時泰山,山走石泣。先儒說:桀之將亡,泰山三日泣。今泰山山石,遠望之,若人泣,蓋是也。”△可用鼓動人反抗暴政。
事實不存在。
→山雨欲來風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