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
shì bù bìng lì
解釋
勢:情勢;並立:同時存在。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調和。
出處
《韓非子·人主》:“故有術不必用,而勢不兩立,法術之士焉能無危。”《漢紀·太祖高皇帝上》:“今楚、趙所起,其與秦勢不並立,安危之機,呼吸成變,進則定功,退則受禍。”
例子
臣與二虜,~,聰勒不梟,臣無歸誌,比者秋穀既登,胡馬已肥,前鋒諸軍,當有至者。 蔡東藩《兩晉演義》第二十七回
語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人與事物
典故
見“勢不兩立”。
《晉書·劉琨傳》:“臣與二虜,~。聰、勒不梟,臣無歸誌。”
近義詞
勢不兩立 , 勢不兩全 , 勢不兩存
反義詞
親密無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