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同生死共患難
拚音 tóng shēng sǐ gòng huàn nàn
解釋 指為了一定的目標共度患難,出生入死。
出處 方誌敏《獄中紀實》:“將獄中情形描寫出來,使全國紅軍和革命的工農群眾,知道他們同生死共患難的戰友們,正在國民黨監獄內,挨日子。”
語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處事
典故
指為了共同的目標而一起出生入死,共度患難。
方誌敏《獄中紀實》:“將獄中情形,描寫出來,使全國紅軍和革命的工農群眾,知道他們同生死共患難的戰友們,正在國民黨監獄內,挨日子。”《保衛延安》第四章:“這個跟他周大勇同生死共患難的戰士,永遠放下了自己的行軍鍋。”也作【同患難共生死】。
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傑傳》第八節:“羅馬雖屬落城,大事今且未了,餘不能舍吾同患難共生死之部下,吾且將有所為。”又有 ① 【同生死共存亡】。
毛澤東《開展根據地的減租、生產和擁政愛民運動》:“我黨在根據地內細心地認真地徹底地爭取群眾、和群眾同生死共存亡的任務,較之過去六年有更加迫切的意義。”
近義詞 同患難共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