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萬物皆備於我
拚音 wàn wù jiē bèi yú wǒ
解釋 於:表示被動。萬事萬物都為我所具備。指世上的一切完全為我所有。
出處 《孟子•盡心上》:“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典故
萬事萬物我都具備了。
古代儒家認為客觀世界的一切,都在自己的主觀世界之中,隻要反求諸己,就會得到一切。
這是地道的主觀唯心論。
語出《孟子.盡心上》:“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後泛指自我滿足。
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其實,‘君子遠庖廚也’就是自欺欺人的辦法:君子非吃牛肉不可,然而他慈悲,不忍見牛的臨死的觳觫,於是走開,等到燒成牛排,然後慢慢的來咀嚼。牛排是決不會‘觳觫’的了,也就和慈悲不再有衝突,於是他心安理得,天趣盎然,剔剔牙齒,摸摸肚子,‘萬物皆備於我矣’了。”宗白華《美學散步.中國詩畫中所表現的空間意識》:“明朝詩人陳眉公的含暉樓詩(詠日光)有雲:‘朝掛扶桑枝,暮浴鹹池水,靈光滿大千,半在小樓裏。’更能寫出萬物皆備於我的光明俊偉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