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畏天恤民
拚音 wèi tiān xù mín
解釋 天:上天;恤:救濟。敬畏上天,救濟下民。古代維護封建統治的倫理觀念。
出處 宋·蘇轍《欒城集•第四表許允批答二首》:“畏天恤民,本朕躬平日之誌,避殿損膳,抑祖宗故事之常。”
語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麵語
典故
見“畏天愛民”。
宋·朱熹《辭免進職奏狀》:“既閔然有~之誠,而聖訓丁寧又無非惻怛焦勞之實。”
近義詞 畏天愛民
拚音 wèi tiān xù mín
解釋 天:上天;恤:救濟。敬畏上天,救濟下民。古代維護封建統治的倫理觀念。
出處 宋·蘇轍《欒城集•第四表許允批答二首》:“畏天恤民,本朕躬平日之誌,避殿損膳,抑祖宗故事之常。”
語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麵語
見“畏天愛民”。
宋·朱熹《辭免進職奏狀》:“既閔然有~之誠,而聖訓丁寧又無非惻怛焦勞之實。”
近義詞 畏天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