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無複孑遺
拚音 wú fù jié yí
解釋 孑遺:遺留,剩餘。沒有再留下什麽。
出處 唐·牛嶠《居延部落主》:“周歲無複孑遺,水銀後亦失所在。”
例子 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51卷:“山林草木,人民屋宅,兵寇鬼氣,盡令消滅,~,四道豁然。”
語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麵語
典故
孑遺:遺留,餘剩。
沒有再留下什麽。
《太平廣記》卷三六八引前蜀.牛嶠《玄怪錄》:“周歲,無複孑遺,水銀後亦失所在。”《雲笈七簽》卷五一:“山林草木,人民屋宅,兵寇鬼炁(氣),盡令消滅,無複孑遺,四道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