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相提而論
拚音 xiāng tí ér lùn
解釋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相提而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
語法 作謂語、賓語;指同等對待
典故
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放在一起來談。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相提而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亦作“相提並論”。
清 周中孚《鄭堂劄記》卷五:“聽相者之言,則求婚吳氏,此事不見於本傳,而見於先主 穆皇後傳者,今相提並論而箸其事,故使覽者不知所謂也。”柯靈《香雪海.水流千裏歸大海》:“當然,把馬克思與釋迦牟尼相提並論,未免牽強附會。”
近義詞 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