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小冠子夏
拚音 xiǎo guān zǐ xià
解釋 指漢代杜欽。比喻眼睛不好的人。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杜欽傳》:“欽惡以疾見詆,乃為小冠,由是京師更謂欽為‘小冠杜子夏’。”
例子 患目者謂之‘~’。 宋·無名氏《釋常談》
語法 作賓語、定語;指有眼疾的人
故事 漢代名臣杜延年的兒子杜欽很有學問,盡管滿腹經綸,但始終堅持不仕。他與茂陵人杜鄴都字號子夏,才學在京城不相上下,因為他一隻眼瞎,人稱“盲杜子夏”。杜欽最討厭人說他眼瞎,就自己戴小帽子來與杜鄴區別,從此人們開始稱他為“小冠子夏”
西漢人杜欽字子夏,從小就致力鑽研經學,家中富有,但一隻眼失明,所以不想作官。
茂陵人杜鄴也字子夏。
兩個杜子夏都以才能出眾而在京城聞名。
當地士人稱杜欽為“盲杜子夏”來加以區別。
杜欽厭惡這個以人的生理缺陷命名的稱呼,於是特製了高僅二寸的小帽子,因此京城的人改稱他叫“小冠杜子夏”,而稱杜鄴為“大冠杜子夏”。
後以此典形容兩人才學相當或名字相同,也用以詠帽。
【出典】:《漢書》卷60《杜周傳附杜欽傳》2667頁:“(杜)欽字子夏,少好經書,家富而目偏盲,故不好為吏。茂陵杜鄴與欽同姓字,俱以才能稱京師,故衣冠謂欽為‘盲杜子夏’以相別。欽惡以疾見詆,乃為小冠,高廣財(才)二寸,由是京師更謂欽為‘小冠杜子夏’,而鄴為‘大冠杜子夏’雲。”
【例句】:宋·蘇軾《謝陳季常惠一揞巾》:“半升僅漉淵明酒,二寸才容子夏冠。” 明·高啟《贈治冠梁生》:“野人散發秋半稀,小冠宜著稱短衣。” 清·錢謙益《戲題萬戶部小像》:“荊州恰好添飛白,子夏何妨戴小冠。” 清·黃景仁《偶遊僧舍見有題》:“慕藺何曾效馬卿,小冠子夏偶同名。” 清·徐倬《湖上贈夏鹵均》:“好憑酬謝東西屋,莫妒聲名大小冠。” 清·程先貞《目病久不得愈》:“杜冠差覺小,左賦敢嫌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