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修辭立其誠
拚音 xiū cí lì qí chéng
解釋 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修養,做到立身誠實。後多指寫文章應表現出作者的真實意圖。
出處 《周易•乾》:“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例子 ~,蓋辭無所不修,而意則主於達。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一
語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寫作等
典故
修辭:本指注重文化教養,後指修飾文辭。
誠:真誠。
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教養,做到立身誠實。
後多指文章修辭要服從於內容的真實。
語出《易.乾.文言》:“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孔穎達疏:“辭,謂文教;誠,謂誠實也。外則修理文教,內則立其誠實。”清.方苞《與呂宗華書》:“以是知君子修辭必立其誠,而沒世之名,有理與數存焉,非偶然也。”朱自清《論標語口號》:“古人說修辭立其誠,標語口號要發生領導群眾的作用,有一絲一毫的不誠都是遮掩不住的。”
近義詞 修辭立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