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秀才人情紙半張
拚音 xiù cái rén qíng zhǐ bàn zhāng
解釋 舊時秀才多數貧窮,遇有人情往來,無力購買禮物,隻得裁紙寫信。形容送的禮過於微薄。
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小生特謁長老,奈路途奔馳,無以相饋,量著窮秀才人情隻是紙半張。”
例子 我還有個主意,又合著古語說~,現今丫頭已是他拐到手了,又有這些事,料想要不回來。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語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交往等
典故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鬥鵪鶉〕“……量著窮秀才人情隻是紙半張,又沒甚七青八黃(此處“七青八黃”當以金的品類而指金),盡著你說短論長,一任待掂斤抪兩。
”
舊時秀才生活清寒身價低微,因此做不得貴重人情,充其量隻不過“半張紙”而已,此極言其清貧寒微。
後因以“秀才人情紙半張”比喻贈禮微薄。
又省作“秀才人情”。
明.玩花主人《妝樓記.考試》:“自古道:‘秀才人情半張紙。’聊備一杯水酒,和你作別。”明.天然癡叟《石點頭.侯官縣烈女殲仇》:“到次日,也備幾件禮物去答拜,秀才人情,少不得是書文手卷詩扇之類。”
近義詞 秀才人情半張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