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呼百應
拚音 yī hū bǎi yìng
解釋 一個人呼喊,馬上有很多人響應。
出處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五卷:“當前快意,一呼再諾者,人隸也。”
例子 農會會員漫山遍野,梭鏢短棍~,土匪無處藏蹤。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語法 作謂語、定語;指響應的人多
歇後語 勞動號子
典故
應:響應。
一人召喚,眾人響應。
清.昭梿《嘯亭雜錄.王述庵書》:“一呼百應,籲告上台,以求利斷,自無不可。”丁玲《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三九:“過去雖然有過鬥爭大會,但那總不像今天這樣的無秩序,那是在一呼百應的情況下完成的。”周立波《暴風驟雨》二部一:“布排好了,趕到屯裏開大會那天,張富英一呼百應,輕輕巧巧地把個郭全海攆出了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