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毫不取
拚音 yī háo bù qǔ
解釋 一毫:一根毫毛,比喻極其微小的東西。連一根毫毛那樣微不足道的小東西也不拿人家的。形容為人廉潔,不占他人或公家的便宜。
出處 宋·蘇軾《前赤壁賦》:“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例子 利物是小事,他若肯讓奴贏了,奴~,私下仍舊還他。 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
語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處事
典故
一毫:一根毫毛,比喻極小的東西。
連一根毫毛那樣小的東西都不拿人家的。
形容為人廉潔,不貪沾任何便宜。
語本宋.蘇軾《前赤壁賦》“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苟:假如。非:不是。)《容齋三筆.卷六.賢士隱居者》:“周日章,信州永豐人。操行介潔……非其義一毫不取。”也作【一介不取】。
(介:通“芥”,小草,比喻微小。)《清史稿.諸王傳一.德沛》:“德沛屢任封疆,操守廉潔,一介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