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冤報冤,有仇報仇
拚音 yǒu yuān bào yuān yǒu chóu bào chóu
解釋 指讓犯下罪過的人付出代價。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六回:“武鬆雖是粗鹵漢子,便死也不怕,還省得‘有冤報冤,有仇報仇’。”
例子 ~。隻殺知縣,不傷百姓。讓我者生,擋我者死!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九
語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處事
典故
報:報複,抵償。
指對製造冤仇的人進行報複,使其作出抵償。
《水滸全傳》第二十六回:“武鬆雖是粗鹵漢子,便死也不怕,還省(xǐng)得有冤報冤,有仇報仇,並不傷犯眾位,隻煩高鄰做個證見。”(省: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