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眼不識荊山玉
拚音 yǒu yǎn bù shí jīng shān yù
解釋 荊山:山名,此山產寶玉,據傳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眼力差,識別不出賢人或珍品。
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二十一回:“我西門慶一時昏昧,不聽你之良言,辜負你之好意。正是有眼不識荊山玉,拿著頑石一樣看。過後方知君子,千萬饒恕我則個。”
例子 這麽純淨的水晶,你竟然當成玻璃,真是~。
典故
荊山玉:相傳春秋楚人卞和得玉璞於荊山,故名。
荊山,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縣西。
比喻眼力低下,辨識不出賢人或有價值的事物。
《韓非子.和氏》記載,卞和得貴重玉璞,先後獻給楚厲王和楚武王,經鑒定,誤認為弄虛作假,又先後以詐騙罪被刖去雙腳。
楚文王即位,他抱璞哭於荊山之下達三天三夜。
文王聞知後,使玉人琢璞,果得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