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予末小子
拚音 yú mò xiǎo zǐ
解釋 帝王對“先王”時指對自己的稱謂。常人用以表示自謙。
出處 《尚書•顧命》:“王再拜,興,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亂四方以敬忌天威。’”
例子 ~,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國命有歸。 《舊五代史•恭帝紀》
語法 作主語、賓語;多用於自謙
典故
古代帝王對“先王”指稱自己。
語出《書.顧命》:“王再拜,興,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亂四方,以敬忌天威。’”《後漢書.明帝紀》:“詔曰:‘予末小子,奉承聖業,夙夜震畏,不敢荒寧。’”《亢倉子.政道篇》:“亢倉子居息壤五年,靈王使祭公致篚帛與紉璐曰:‘予末小子,否德忝位,水旱不時,藉為人君,何以禳之?’”宋.王安石《皇太後三代製九道》:“予末小子,敢忘遺訓!”元.羅貫中《風雲會》二折:“大周皇帝詔旨: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天命有歸。”也用作常人自謙之辭。
明.章兗《書〈臨川文集〉後》:“公之純疵得失,猶方圓之囿於規矩也。予末小子,安敢複有所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