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語不驚人死不休
拚音 yǔ bù jīng rèn sǐ bù xiū
解釋 語:言語,也指文句。如果沒有令人震驚的地方,至死也不罷休。
出處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詩:“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例子 大約耐肚皮裏先有仔“~”一個成見,所以與“溫柔敦厚”之旨離開得遠仔點。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六十回
語法 作賓語、定語;指語句平淡
典故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詩:“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寫詩,十分注重從人民當中,從豐富多采的生活中,不斷吸取新的、活的語言來豐富自己的詞匯和表現形式;十分注重詩歌語言的錘煉,而又不陷入形式主義。
他的許多優秀詩篇,語言的凝煉生動,形象的高度的藝術表現力,都達到了驚人的成就。
杜甫說自己“語不驚人死不休”,“新詩改罷自長吟”,正說明了他錘煉字句的精益求精,和創作態度的嚴肅認真。
後因以“語不驚人死不休”用為寫作時追求錘煉語言的典故。
宋.李清照《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闕》詞:“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後句即活化而用此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