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任安獨存
拚音 rèn ān dú cún
解釋 指任安不趨炎附勢。後以此典比喻講信義,不朝秦暮楚。任安,滎(xíng形)陽(今河南滎陽東北)人。曾為大將軍(將軍最高稱號,管統兵征戰,掌政權,位比三公)衛青(字仲卿。姐衛子夫被漢武帝立為衛皇後)舍人(親近左右之人)。漢武帝時,大將軍衛青抗擊匈奴(北方遊牧民族)侵猶,屢立戰功,非常顯貴。後驃(piào票)騎將軍(品秩同大將軍。與三公同位)霍去病(衛青姐姐少兒所生之子)也因抗擊匈奴有功,日益受寵。漢武帝增設大司馬(武官名。元狩四年〔前119年〕罷太尉而設此官,為三公之一)職位,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都當上大司馬。製定法令,讓驃騎將軍之官階俸祿同大將軍一樣。從此以後,大將軍衛青權勢日益減退,而驃騎將軍霍去病日益顯貴。衛青的老熟人和門客多離去,投到驃騎將軍霍去病那裏侍候,且能得到官爵,隻有任安不肯這樣做。此典又作“獨見任安”、“任安義”、“賓客愧任安”。
例子 北周·庾信《擬連珠》之二十五:“是以平生故人,灌夫不去;門下賓客,任安獨存。” 唐·駱賓王《樂大夫挽歌詩》:“誰當門下客,獨見有任安。” 唐·杜甫《奉贈蕭十二使君》:“終始任安義,荒蕪孟母鄰。” 明·陳子龍《寄問陳彥長太史》:“異日功名誰魏尚,此時賓客愧任安。”
典故
《史記》卷111《衛將軍驃騎列傳》2938頁:“乃益置大司馬位,大將軍、驃騎將軍皆為大司馬。定令,令驃騎將軍秩(官吏品級)祿(俸祿)與大將軍等。自是之後,大將軍青日退,而驃騎日益貴。舉大將軍故人門下多去事(服事;侍奉)驃騎,輒(zhé哲,總是)得官爵,唯任安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