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身二役
拚音 yī shēn èr yì
解釋 也作“一身二任”、“一身兩役”。即一人同時做兩件事。南朝梁代張充,字延符,吳郡(今江蘇蘇州一帶)人。少時,好逸惡勞,有一次他正左手駕鷹,右手牽狗,神氣十足地來到西郊打獵。他父親張緒見他如此,便幽默地說:“你一個人又牽狗又駕鷹,不是太勞累了嗎?”張充連忙跪下對父親說:“常言道三十而立,我今年二十九歲了,請允許我明年改正吧。”張緒說:“有了過錯,能夠改正,這是顏回才具有的品德!”到了第二年,張充果真加強了品德培養,奮發讀書,尤其對《老子》、《易經》都有專門研究,終於成為知名學者。累官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一身二役”在這裏指同時做兩件壞事,貶意。後來也可表示能者多勞,同時接受兩項任務。
例子 唐·韓愈《圬者王承福傳》:“一身而二任焉,雖聖者不可為也。”
典故
《梁書》卷21《張充傳》327、328頁:“充少時,不持操行,好逸遊,緒嚐請假還吳,始入西郭,值充出獵,左手臂鷹,右手牽狗,遇緒船至,便放絏(xiè瀉,繩索)脫(gōu勾,臂套),拜於水次。緒曰:‘一身兩役,無乃勞乎?’充跪對曰:‘充聞三十而立,今二十九矣,請至來歲而敬易之。’緒曰:‘過而能改,顏氏子有焉。’及明年,便修身改節。學不盈載,多所該覽,尤明《老》、《易》,能清言,與從叔稷俱有令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