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射鉤呼父
拚音 shè gōu hū fù
解釋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史記.齊世家》載:齊君無知死,“議立君,高、國先陰召小白(齊桓公小名)於莒。魯聞無知死,亦發兵送公子糾(桓公兄),而使管仲別將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帶鉤。”後桓公不記前隙,用管仲為相,成五霸之一,稱管仲為仲父。後因以“射鉤呼父”為用人唯才、不記前嫌的典實。唐 杜牧《杜秋娘》詩:“射鉤後呼父,釣翁王者師。”
拚音 shè gōu hū fù
解釋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史記.齊世家》載:齊君無知死,“議立君,高、國先陰召小白(齊桓公小名)於莒。魯聞無知死,亦發兵送公子糾(桓公兄),而使管仲別將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帶鉤。”後桓公不記前隙,用管仲為相,成五霸之一,稱管仲為仲父。後因以“射鉤呼父”為用人唯才、不記前嫌的典實。唐 杜牧《杜秋娘》詩:“射鉤後呼父,釣翁王者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