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備棺上疏
拚音 bèi guān shàng shū
解釋 明代名臣海瑞(1514-1585年),字汝賢,自號剛峰,瓊山(今屬海南)人。一生清廉,為官剛直不阿。在任戶部主事的時候,見世宗迷信道教,專意齋醮,不理朝政,就於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上了一篇《治安疏》,直言不諱地指責世宗的過失,對那些隻顧個人身家祿位而阿諛逢迎君主的官員的鄙瑣行徑,痛加撻伐,並提出了改革弊政的具體意見。世宗看了海瑞的奏本後大怒,命人速去逮捕海瑞。而海瑞在上疏時就已料到自己必犯死罪,於是買了口棺材,與妻小訣別,在朝堂上等候發落。過了兩個月,世宗死了,穆宗(即朱載垕,年號隆慶,1566-1572年在位)繼承大統,海瑞才獲得釋放。備棺上疏,表現了海瑞寧死也要堅持正義的非凡勇氣和決心。
例子 清·李暉吉《龍文鞭影二集》卷上:“扣鐶道輔,備櫬剛峰。”
典故
《明史》卷226《海瑞傳》5930頁:“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顧左右曰:‘趣(cù促)執之,無使得遁。’宦官黃錦在側曰:‘此人素有癡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於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