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會稽之恥
拚音 huì jī zhī chǐ
解釋 會(guī貴)稽:會稽山(今浙江省中部)。此典指越王句(gōu勾)踐被吳王夫差兵圍會稽山,越王句踐屈膝稱臣求和之恥辱。後以此典比喻不忘奇恥大辱。(句踐?——前465年),越王允常之子,是春秋末年越國君主。建都於會稽(今浙江紹興)。越、吳兩國,世代爭戰。一次,越王句踐戰敗,隻有殘兵五千退守會稽山上,吳王夫差追兵包圍了他們。越王句踐問大臣範蠡(Lǐ理)怎麽辦? 範蠡回答說:“人主能夠保守成業的,就能得到上天之保佑;能夠挽危為安的人,就能夠得到眾人之支持;能夠精簡節約的人,就能夠得到地利。現在要低聲下氣送重禮給他們,如果吳王不答應講和,就隻好把自己抵押給吳國,親自去侍候吳王。”句踐說:“是。”於是派大夫文種到吳國求和。文種見吳王跪地前行,一邊磕頭一邊說:“君王的亡國之臣句踐派陪臣文種壯著膽子奉告您的下級辦事人員:句踐請求作您的奴仆,妻子甘願作您的侍妾。”吳王準備允許他。伍子胥向吳王說:“現在上天把越國賜給吳國,不要允許他。”文種回越國,把事情經過報告了句踐。句踐打算殺掉妻子兒女,燒掉寶器,然後拚死決戰。文種阻止句踐說:“吳國的太宰(首席大臣)伯嚭(pǐ痞)貪財,可用財利去引誘他,請派人私下前去向他說明來意。”當時句踐就派文種把美女和寶器秘密地去獻給吳國的太宰伯嚭。伯嚭接受後,就將大夫文種引見於吳王。文種磕頭說:“希望大王赦免句踐的罪過,他會送來全部寶器。假若不幸不赦免,句踐就要殺盡他的妻子兒女,燒光他的寶器,率領他那五千人馬與吳國決一死戰,必定得到相當的代價。”伯嚭乘機勸吳王說:“越王已經降服作臣子了,如果能赦免他,這會對吳國有利。”吳王準備允許他。伍子胥進勸說:“現在不滅亡越國,以後一定要後悔的。句踐是個賢明之君主,文種和範蠡是能幹之臣子,如果讓他們返回越國,將來必要作亂。”吳王不聽,終於赦免越王,撤兵回吳國了。
例子 南朝梁·蕭統(昭明太子)《文選·李陵〈答蘇武書〉》:“昔範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沫不死三敗之辱;卒複句踐之辱,報魯國之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