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武安振瓦
拚音 wǔ ān zhèn wǎ
解釋 武安:今河北武安縣西南。此典指秦軍駐紮在武安以西,擂鼓呐喊聲音震動屋瓦。後以此典比喻軍隊聲威正盛;或形容氣勢雄大。公元前270年,秦軍進攻閼與(今山西和順),趙惠文王便派趙奢為將,領兵去援救閼與。軍隊離開邯鄲(今河北邯鄲)三十裏,趙奢向全軍下令說:“有誰敢為軍事進諫的處死刑。”秦軍駐紮在武安以西,擂鼓呐喊,大張聲勢,武安屋瓦都震動。但秦軍最後還是被趙奢率領的趙國軍隊打敗。此典又作“瓦震”、“武安瓦振”、“氣振武安瓦”、“武安振瓦”、“振瓦”、“震地瓦聲”。
例子 北周·庾信《周柱國慕容公神道碑》:“劬勞役行,辛苦行陣,勇過溺駿,氣逾瓦震。” 庾信《擬詠懷》之十二:“武安簷瓦振,昆陽猛獸奔。” 唐·李白《餞李副使藏用移軍廣陵序》:“良牧出祖,烈將登筵。歌酣易水之風,氣振武安之瓦。” 李白《發白馬》:“武安有振瓦,易水無寒歌。” 明·湯顯祖《紫簫記》:“廟算投壺,軍威振瓦,豹額麟符,飛騰戰伐。” 清·丘逢甲《疾風甚雨海山蒼茫》:“震地瓦聲飛漢屋,雨空鞭血斷秦橋。”
典故
《史記》卷81《廉頗藺相如列傳》2445頁:“王乃令趙奢將,救之。兵出邯鄲三十裏,而令軍中曰:‘有以軍事諫者死。’秦軍軍(軍隊駐紮)武安西,秦軍鼓噪(擂鼓呐喊)勒兵,武安屋瓦盡振(通“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