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盧前王後
拚音 lú qián wáng hòu
解釋 盧指盧照鄰,王指王勃。初唐時,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人,以文詞揚名海內,時人稱之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但楊炯對這排列卻不大滿意,自言“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後遂以此典比喻文人的名次排比。又作“恥居王後”、“盧後王前”、“盧前”等。
例子 金·元好問《別康顯之》:“誰謂華高吾豈敢,恥居王後子當然。” 同上《贈王仙翁道成》:“燕南趙北留詩卷,王後盧前盡故人。” 明·王鍪《送楊尚絅四進士歸省》:“不伐子甘為孟後,虛名吾自愧盧前。” 清·楊潮觀《開金榜朱衣點頭》:“排比著盧後王前,請看汝南月旦。”
典故
《舊唐書》卷190上《文苑上·楊炯傳》5003頁:“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炯聞之,謂人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當時議者,亦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