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差之毫厘,謬之千裏
拚音 chà zhī háo lí miù zhī qiān lǐ
解釋 原作“差若毫厘,繆以千裏”,形容開始時出一點差錯,結果會發生很大問題。古書上講,禮的教化作用具體而微,在邪惡尚未現出端倪時就能加以製止,並能使人於不自覺中一天比一天地接近善的境界,因此,曆代賢明之君都十分重視禮的教化作用。《易經》上說,君子要十分謹慎地對待開頭。是因為開頭雖然隻差一星半點,可是結局時就會差上千百裏的距離啊!
例子 東漢·班固《漢書·東方朔傳》“正其本,萬事理。失之毫厘,差以千裏。” 五代·劉煦《舊唐書·朱泚等傳·論》:“蓋差之毫厘,失之千裏,蛇螫不能斷腕,蟻穴所以壞堤。” 宋·陸九淵《與包詳道書》:“亂真之似,失實之名,一有所蔽,而天地為之易位。差之毫厘,繆以千裏。”
典故
《禮記·經解》:“故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繆以千裏,此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