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曹柯之盟
拚音 cáo kē zhī méng
解釋 《春秋.莊公十三年》:“冬,公會齊侯盟於柯(柯,齊邑,地在今山東陽穀阿城鎮)。”(《春秋左傳注》一九三頁)《史記.刺客列傳》:“曹沫者(按:《左傳.莊公十年》作曹劌,《呂氏春秋.貴信》、《博誌》作曹翽,《穀梁傳》亦作曹劌,其為一人),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莊公好力。曹沫為魯將,與齊戰,三敗北。魯莊公懼,乃獻遂邑之地以和。猶複以為將。齊桓公許與魯會於柯而盟。桓公與莊公既盟於壇上,曹沫執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壇,北麵就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約(倍,背棄)。管仲曰:‘不可。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於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於是桓公乃遂割魯侵地,曹沫三戰所亡地盡複予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