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日月之食,無損於明
拚音 rì rù zhī shí wú sǔn yú míng
解釋 比喻不能因一時之過而全盤否定事物本身。公元前597年,晉楚兩國大戰於邲,晉師失敗。主將荀林父請求將自己處死,晉景公打算同意。這時,晉大夫士渥濁勸阻道:“荀林父侍奉君王,在朝任職時想著為國盡忠,免職家居時也不忘糾正個人錯誤,是一個保衛國家的優秀人才,為什麽要殺掉他呢?他這次打敗仗,隻不過象日月之蝕一樣,是暫時過錯,哪裏有損他的巨大貢獻呢?”晉景公聽罷,即刻恢複了荀林父的職務。
例子 《論語·子張》:“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典故
《左傳·宣公十二年》:“秋,晉師歸。桓子請死,晉侯欲許之。士貞子諫曰:‘……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而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夫其敗也,如日月之食焉,何損於明?’晉侯使複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