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言之太甘,其中必苦
拚音 yán zhī tài gān qí zhōng bì kǔ
解釋 原意是指對人說話過於好聽,其中必有苦衷。後則泛指言辭過於悅耳,其中必有不良企圖。公元前660年,晉獻公聽信寵姬驪姬讒言,令太子申生率兵攻打東山狄人。晉兵到達稷桑後,狄人軍隊出來迎戰,申生打算就勢打上一仗。晉軍將領狐突勸阻他說:“不能打,我聽說,國君愛聽壞人的話,則大夫處境危險;喜歡內寵,那麽,國君的嫡子和整個國家也處境危險。如果設法讓父親高興而自己又不蹈死地,不使戰士冒鋒鏑之危而對整個國家又有好處,比如自己辭去太子不當,這個辦法可不可以考慮啊!何況您現在外有戰爭危險,而內又有驪姬說壞話呢?”申生回答說:“不行,國君讓我率兵出征,並非喜歡我,而是在考察我的心地。因此才賜給我奇怪的服裝並以十分中聽的話來獎勉我。說話太好聽,他的心中必有苦衷。一定是有人說了我的壞話,所以國君才起了疑心。現在情況下,即使蠍子蜇我,也不能逃避。一定要打上一仗,如果不戰而退,我的罪行就更大了。而戰死了,尚且還能留下了好名聲。”於是和狄人開戰並將其打敗。雖然如此,晉獻公耳旁聽到的太子申生的壞話卻越來越多了。
典故
《國語·晉語》:“至於稷桑,狄人出逆,申生欲戰。狐突諫曰:‘不可,突聞之:國君好艾,大夫殆;好內,適子殆,社稷危。若惠於父而遠於死,惠於眾而利社稷,其可以圖之乎?況其危身於狄以起讒於內也?’申生曰:‘不可。君之使我,非歡也,抑欲測吾心也。是故賜我奇服,而告我權。又有甘言焉。言之太甘,其中必苦。譖在中矣,君故生心。雖蠍譖,焉避之?不若戰也。不戰而反,我罪滋厚;我戰死,猶有令名焉。’果敗狄於稷桑而反,讒言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