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衣錦歸
拚音 yī jǐn guī
解釋 也作“錦旋”、“錦還”、“衣錦還鄉”。穿著錦服回家。柳慶遠字文和,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南朝齊時任尚書郎、大司馬中兵參軍、建武將軍、魏興太守等職。梁高祖即位,任散騎常侍、右衛將軍,加征虜將軍,封重安侯,食邑千戶……天監二年(503年),又升中領軍,改封雲杜侯。天監四年(505年),又出任雍州刺史等高官,臨赴任時,高祖於新亭(今江蘇南京市南)為之餞(jiàn薦,以酒食送行)別說:“您衣錦還鄉,我沒西顧之憂了。”南朝時,雍州僑置襄陽,這裏是柳慶遠的第二故鄉,所以梁武帝說他這次上任是“衣錦還鄉”。後世常用以形容富貴返裏。
例子 唐·岑參《送許員外江外置常平倉》:“還家錦服貴,出使繡衣香。” 唐·獨孤及《送虞秀才擢第歸長沙》“甲科文比玉,歸路錦為衣。” 唐·李端《送義興元少府》:“本是江南客,還同衣錦歸。” 後晉·張昭運等《舊唐書·薑謩傳》:“拜謩(同“謨”)秦州刺史。高祖謂曰:‘衣錦還鄉,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 元·石君寶《秋胡戲妻》三:“謝得魯昭公可憐,賜小官黃金一餅,以充膳母之資,如今衣錦榮歸。”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37回:“一年半的功夫果然鄉試連捷,並且探花及第,衣錦榮歸了。”
典故
《梁書》卷9《柳慶遠傳》182、183頁“(天監)四年,出為使持節、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諸軍事、征虜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高祖餞於新亭,謂曰:‘卿衣錦還鄉,朕無西顧之憂矣。’”又《梁書》卷40《劉之遴傳》572頁:“(劉之遴)出為征西鄱陽王長史、南郡太守,高祖謂曰:‘卿母年德並高,故令卿衣錦還鄉,盡榮養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