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毛錐子
拚音 máo zhuī zǐ
解釋 即筆的代稱。後也用來泛指文人和文事,用以和武事相對。出自五代史弘肇的事跡。史弘肇(?-950年),字化元。鄭州滎澤(今河南鄭州西北)人,士兵出身。因其作戰勇敢善步行,被北漢高祖劉知遠提拔為禁軍軍校。後因屢立戰功,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其人酷嗜殺戮,而且十分看不起文人。在一次宴會上,他曾說道:“安定朝廷,平息禍亂,有長槍大劍就可以了。毛錐子能有什麽用處!”三司使王章立即反駁道:“如果沒有毛錐子,軍隊的開支從何而來呢?”史弘肇後以功高壓主,為漢隱帝所殺。
例子 宋·張孝祥《贈郭遐齡》:“不必毛錐子,相期定遠侯。” 明·湯顯祖《紫釵記》:“長槍隊裏也要毛錐鑽,軍谘記室優閑。” 清·黃遵憲《續懷人詩》之十:“直引蛇行橫蟹足,而今安用此毛錐。”
典故
《新五代史》卷30《漢臣傳第十八·史弘肇傳》332頁:“弘肇曰:‘安朝廷、定禍亂,直須長槍大劍,若毛錐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無毛錐子,軍賦何從集乎?’毛錐子,蓋言筆也。弘肇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