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 |
一介:指微小的事物。諸:“之於”的合音。`16``1`一點不給與別人,一點也不向別人索取... |
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
憂:擔憂。參見[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
一卒畢力,百人不當 |
畢:全部,此處作動詞,即一個勇猛的戰士拚出全部力氣,一百... |
一葉落,天地秋 |
比喻由細微的跡象可推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唐李子卿《聽秋蟲賦》:“時不與兮歲不留,... |
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
比喻事權不統一,令人無所適從。公元前655年,晉獻公命令大夫... |
一國為一人興,先賢為後愚廢 |
先賢:指前代賢明之君。後愚:指後代昏暗之君。`16``1`一個國家因為有一位賢君就興盛起... |
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婦不織,或受之寒 |
一個農夫不耕田,百姓就有人會因此而受饑;一個婦女不織布,百姓就有人會因此而受凍。... |
一夫不獲,若己推而內之溝中 |
見〔若己推而內之溝中〕。 |
一夫出死,千乘不輕 |
謂如一人決死而戰,雖然擁有重兵也不敢輕視。《淮南子·說林訓》:“鳥有沸波者,河伯... |
一夫拚命,萬夫難敵 |
其他 一夫,形容極少。萬夫,形容其多。一人決死鬥,萬人不能抵擋。元·無名氏《昊天塔... |
一尺布,尚可縫 |
漢孝文帝時,民間作歌諷喻漢文帝對他的兄弟淮南王不能相容。《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
一尺水,十丈波 |
一尺深的水,掀起十丈高的波瀾。比喻小事引起大的風波。也比喻故意誇大,製造事態。 |
一歲再赦,好兒喑噁 |
好兒:即好人。喑噁:發怒之聲。`16``1`一年兩次赦免囚犯,隻會使好人感到憤怒。語出宋... |
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 |
樹:種植。`16``1`作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種植穀物;作十年的打算,最好是種植樹木。`16... |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
原指治理國家須寬嚴相濟,後則泛指勞逸結合。春秋時,子貢隨... |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
指雙方當麵交割清楚。 |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
一個地方有了困難,四麵八方支持援助。形容團結一致,共渡難關。 |
一日三,三日九 |
三、九:均為虛指,表示多數。指逐日積累,聚少成多。 |
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
謂一日不耕作,則百日無可食者。 宋 王楙《野客叢書·俗語有所自》:“今鄙俗語謂‘一... |
一日不識羞,十日不忍餓 |
謂隻要一時不怕羞恥,就可以多日不忍饑挨餓。元 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一折:“便好道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