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聾眼黑 |
人糊塗,昏聵。 |
耳邊之風 |
耳旁之風,一吹而過。比喻不重視,聽了不放在心上的話。 |
耳聞目染 |
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
耳聞目覽 |
親自聽見和親眼看見的。 |
耳聞眼睹 |
聞:聽見;睹:看見。親耳聽到,親眼看見。 |
耳聞眼見 |
親自聽見和親眼看見的。 |
耳食不化 |
指沒有經過思考,輕信聽來的話。 |
耳食之徒 |
指全憑道聽途說,人雲亦雲的人。 |
耳食目論 |
耳食:輕信聽來的話。像用耳朵吃飯而不知食物味道,像眼睛能看見細毛而不見睫毛。比喻... |
耳鬢相磨 |
鬢:鬢發;相:互相;磨:擦。耳與鬢發互相摩擦。形容相處親密。 |
耳鳴目眩 |
眩:眩暈。雙耳作響,兩眼眩暈。 |
邇安遠懷 |
邇:近處;懷:懷柔,安撫。使近處的百姓得到安定,使遠處的百姓得到安撫。指全國各地... |
餌名釣祿 |
餌、釣:誘取;祿:薪俸。指用不正當的手段謀求官職和薪俸。 |
二十一經 |
清 人於“十三經”外,加《國語》《大戴禮》《史記》《漢書》《資治通鑒》《說文解字》... |
二十八將 |
指佐助 光武帝 建立 東漢 政權的二十八個有功的武將。 明帝 永平 中,繪“二十八將”像... |
二十八調 |
統指 唐 代教坊俗樂的曲調。宮、商、角、羽四聲各七調。《新唐書·禮樂誌十二》:“凡... |
二十四時 |
(1).即二十四節氣。《淮南子·天文訓》:“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2).指... |
二十四橋 |
故址在 江蘇省 揚州市 江都縣 西郊。 唐 杜牧 《寄揚州韓綽判官》詩:“二十四橋明月夜... |
二十四韻 |
指 唐 司空圖 為所撰《詩品》寫的詩。其詩共分二十四目,各用四言韻語寫成,故雲。 宋... |
二會子法 |
舊時稱二禬子教所行之妖法。 元 楊景賢 《劉行首》第三折:“這先生是妖人,二會子法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