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雞黃”的意思和解釋。
拚音 jī huáng
注音 ㄐㄧ ㄏㄨㄤˊ
◎〈方〉:雞雛, 身上有淡黃色的絨毛。
英文chick just hatched;
1.亦作“鷄黃”。
2.雞蛋黃。
例證《說郛》卷二二引 宋 · 蘇軾 《物類相感誌 · 禽魚》:“鷄黃雙者生兩頭及三足鷄。”
3.比喻如雞蛋黃之物。
例證唐 · 黃滔 《融結為河嶽賦》:“豈非斷乎鼇足之時,剖彼雞黃之日,二儀各立以交泰,一氣旁流而洋溢。”清 ·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背畫天圖,子星歷歷;東升日影,雞黃團團。”
4.指小雞。孵出不久的小雞身上的絨毛大多呈黃色,故稱。
例證明 · 劉若愚 《酌中誌 · 內臣職掌紀略》:“林衡署、蕃毓署、嘉蔬署、良牧署……職掌進宮瓜蓏、襍果、菜、栽培樹木、鷄黃、鵝黃、鴨蜑、小豬等項。”
雞黃,拚音jī huáng。注音ㄐㄧ ㄏㄨㄤˊ。是指家禽雞的膽囊結石。雞黃,別名雞寶。本品為家禽雞幹燥的膽結石。